青光眼手術
甚麼是青光眼?
青光眼是一系列令視神經受到永久性破壞的眼疾統稱,情況嚴重者視神經線逐漸壞死,最終會導致視力模糊、視野收窄、甚至失明。現今治療青光眼的方法主要透過降低眼壓去減慢視神經壞死的速度。當藥物不能有效,降低眼壓的時候,便可能要進行青光眼手術。
眼球壓力的水平主要是由眼球內房水的分泌與排出的多少所影響。青光眼手術可以透過減低房水的分泌或增加它的排出,達到減壓的目的。在大多數情況下,手術都可以將眼壓降低,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傷及視神經。可是即使眼壓受控,因部份視神經已永久性受損,視力將不可能完全回復。手術亦未必可以有效控制眼壓,手術後你可能仍需要長期使用眼藥水或口服藥物,而房水排出不平衡的情況在手術後也有機會再出現,故此可能要接受另一次手術以防止病情惡化。
導致青光眼的成因
- 年齡超過40歲
- 有青光眼家族遺傳病史
- 深近視或嚴重遠視
- 患糖尿病
- 高血壓患者
- 患心血管疾病
- 眼睛曾受傷
- 長期使用類固醇
青光眼的症狀
慢性青光眼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,急性的青光眼有以下症狀:
- 視野收窄
- 噁心/嘔吐
- 眼睛劇痛及伴隨頭痛/偏頭痛
- 突然視力模糊
- 眼睛充血、脹痛
- 看燈光時有彩虹圈圍繞
青光眼的手術治療
手術一般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,醫生會用藥物麻痺手術部位而你則保持清醒,在特殊情況下才會使用全身麻醉。
以增加房水排出去降低眼壓的手術有下列幾項:
-
青光眼引流手術
醫生會用特別儀器在眼球壁,開一個小切口造成細小通道。眼內房水可以經通道往外流走,返回血液循環系統,從而減低及穩定眼壓。
-
非穿透性引流手術
過程和傳統青光眼引流手術相若,但會保留角膜後彈力層及可能要放入植入物。
-
導管植入手術
將導管植入眼球內,房水經過導管排出眼球外。
-
青光眼微創手術
包括非濾過泡式微創青光眼手術和非濾過泡式微創青光眼手術
以減少房水分泌去降低眼壓的手術有:
-
睫狀體光凝或冷凍術
以激光或冷凍去破壞製造房水的組織以減少房水的分泌。在某些情況之下,抑制傷口癒合抗纖維藥 (絲裂霉素C或5-氟尿嘧咜)可能同時使用以增加手術後的成功機會。術後手術部位會以眼罩保護。
手術前準備
- 如醫生沒有特別指示,請依處方繼續使用眼藥水或口服藥物。
- 如果你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,心臟病,糖尿病,中風等又或長期需要服藥如薄血丸,抗凝血劑等又或長期服用中藥或健康食品等,請預早通知醫生。
手術後須知
- 切勿在沒有醫生指示下移除眼罩
- 請依醫生處方按時使用眼藥水或眼膏,以減少傷口感染及發炎
- 你要保持傷口清潔及避免揉眼
- 淋浴時要額外小心,不要讓眼睛沾水以避免細菌感染
- 手術後首週應避免洗頭,以防止污水入眼引致發炎
- 暫時不可游泳
- 適宜着扣鈕衣服及避免穿過頭之衣服,以免使衣服觸及眼睛引致發炎
- 初期可能未能適應紗布或眼罩,所以建議夜間到洗手間時,開着路燈以防跌倒。
- 可能情況下,多喝水及多吃蔬果免致便秘,如廁時不要過度用力引致傷口迸裂。
- 因應個別情況,醫生可能建議避免側睡於手術眼之一方。亦建議於睡覺時戴上眼罩以作保護。
手術後跟進
- 手術後之首數星期,你的術後眼睛眼壓並未完全穩定下來,醫生會密切觀察及覆檢你的眼睛。不宜作劇烈運動或搬動重物。
- 應依照醫生處方按時服藥,並於預定的日期覆診。
- 手術後應小心留意眼壓的控制,注意是否有復發跡象。
- 手術未必一定可以有效控制眼壓,手術後你可能仍需要長期使用眼藥水或口服藥物,而房水排出不平衡的情況在手術後,也有機會再次出現,若情況未能受控,可能要接受另一次手術以防止病情惡化。
- 如果出現嚴重事故,如做手術之眼睛大量出血、劇烈痛楚、發燒、傷口紅腫發炎、或傷口分泌物有惡臭等,則應盡快求診或到就近的急症室診治。
手術風險或可能出現之併發症
一般來說,青光眼手術是安全的,而手術後發生併發症的機會並不大。除因麻醉可能引起的併發症外,青光眼手術的併發症有可能在手術後一段時間如數日、數週、數月甚至數年後才出現,包括:
- 傷口迸裂
- 眼內出血
- 眼睛受感染,發炎及化膿
- 長期慢性發炎
- 眼睛長期不適
- 導管外露
- 結膜洞穿引致房水外溢
- 手術後初期可能眼壓上升或房水排泄過度,眼壓過度下降,引致視力糢糊
- 眼壓失控,要重做手術
- 趨化白內障,或使已有之白內障惡化
- 重影
- 角膜水腫
- 因為眼球內的各種衰退,手術後視力惡化
- 完全喪失視力
因抗纖維藥可能引致之併發症包括:
- 角膜外表細胞受損
- 角膜發炎
- 角膜變薄
- 白內障
- 薄壁濾過泡
- 持續性低眼壓
- 低眼壓性黃斑病變
- 視力下降